吴明华今年57岁,是廻龙镇李埔马灯舞团团长。从小就从父辈那接触马灯舞,在耳目渲染的环境中,也爱上了这门艺术。“打马灯”有净、末、生、旦、丑五大行当角色,运用彩车、纸马、花灯、幌、花扇等道具及民间传统锣鼓、乐器配合演出,所唱的曲调是独有的“马灯调”,优美动人,每到春节、元宵或庙会都会有人请马灯舞演员表演一番。李埔马灯,历史悠久,家喻户晓,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历代在传承马灯舞时,其曲调配合了粤曲、山歌曲、采茶曲。自成一格,唱来上口,听来悦耳,通俗易懂,男女老少皆宜。同时,其吉祥的色彩、风趣的舞姿都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价值,在近日更是得到了极大肯定,被收录到广东省“非遗”文化名录。以后吴明华希望把这个马灯向年轻人、小孩灌输传承,把这传统的东西一代代传承下去。
查看详情骆志鸿是河源龙川县黎咀木偶戏的第四代传承人。龙川木偶戏由骆志鸿曾祖父从福建引入,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木偶戏凭借较简单的道具,造就丰富的人物和剧情,观赏性强、深受群众喜爱。 1955年,龙川木偶剧队被选派为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组成的木偶专家代表团作专场演出。龙川县黎咀木偶剧团成立于1973年,7年后因无编制等原因解散。为拯救行将失传的传统木偶艺术,以原剧团成员为主的12人于2004年再度发起成立龙川黎咀木偶剧团,在没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自谋出路。自2005年和2012年起,骆志鸿一直担任该团副团长和团长,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艺。如今该团团员已发展至20多人。
查看详情黄春才,68岁的黄春才,拥有五十多年做木屐的沉淀经验,不用图纸、不用尺量,全凭眼光和感觉,黄春才一眼过目人脚,就能为客人打造一双称心的木屐。做手工木屐是个体力活,手指、手臂、肩、腰、腿的力量都要足够,锯、劈、剖、画、削、凿、磨、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功夫,一气呵成,从一截木筒到一双组织紧凑,结构完整刀刻精致的木屐。
查看详情张顺利在杂技领域工作25年,从学员到演员再到教练,熟练掌握杂技的技艺,所表演的节目高难惊险、新奇引人。他曾多次随团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主要演出的节目有“水流星”“晃板”“单杠”“跳板”等。如今,张顺利由台前转为幕后,主要负责杂技学员的培养与节目创作工作;至今为杂技团培养了20多个杂技人才,对宣传、弘扬、传承龙川杂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查看详情